返回旧版>>
您当前的位置: LUPA教育 > 教学研究 > 试论高校如何开展基于Linux的计算机教学
试论高校如何开展基于Linux的计算机教学
发布时间:2010-09-13 10:00

摘要:在高校进行Linux教学不但可以节约一大笔开支,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充分发挥和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本文从分级教学、构建辅助教学系统、开放实验室、建立集体备课制度等多方面介绍了我院开设Linux的一些实践经验。 

 
  目前,高校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大多都是以Windows为操作平台的,Windows操作平台有它的种种弊端,譬如费用昂贵、不开放源码、容易被病毒和黑客入侵等。为了克服软件的这些弊端,高校开设自由软件Linux的教学是必要的。 
   
  1自由软件Linux 
   
   Linux是自由软件的典型代表,不仅免费,而且源代码公开。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地改变源代码,为用户提供了广阔的技术发挥自由空间。根据通用 公开许可证的规定,若改变了GPL程序库的内容,必须使其在GPL下免费,研究人员开发和销售应用程序不需支付版权费用。 
  自 由软件从诞生之日起就表现出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得到业界认可并迅速遍及全球,证实了她的存在价值和深层次的社会意义。鉴于自由软件的水平之高、应用面之 广,并有源代码,广泛提倡使用自由软件、学习自由软件、参与开发自由软件,对于方便用户使用、保护用户投资、提高软件应用与开发的综合水平、打破商业软件 的垄断和控制都具有重大意义。 
   
  2高校开设Linux教学的必要性 
   
  2.1我国国情的需要 
   由于Linux是一套自由软件,用户可以无偿地得到它及其源代码,可以无偿地获得大量的应用程序,而且可以任意地修改和补充它们。这对用户学习、了解操 作系统的内核非常有益。学习和使用Linux,能为用户节省一笔可观的资金。Linux是目前唯一可免费获得的、为PC机平台上的多个用户提供多任务、多 进程功能的操作系统,这是人们要使用它的主要原因。就PC机平台而言,Linux提供了比其他任何操作系统都要强大的功能,再也不用承受每过一段时间就升 级之苦,因此可以节省大量用于购买或升级的资金。 
  中国的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和Office等共性应用软件,大多是基于自由软件发展起来的,有的也是因为有了自由软件,有了跨操作系统平台的需求而获得了竞争优势。可以说,没有自由软件就没有今天中国蓬勃发展的基础软件。 
  由于开源软件价廉物美,大大节省了信息化的开支,很多系统集成公司也因引入开源软件而降低了解决方案的成本,提高了利润和竞争力。 
  2.2软件发展的需求 
   Linux不仅为用户提供了强大的操作系统功能,还提供了丰富的应用软件。用户不但可以从Internet上下载Linux及其源代码,还可以下载许多 Linux应用程序。可以说,Linux本身包含的应用程序以及移植到Linux上的应用程序包罗万象,任何一位用户都能从有关Linux的网站上找到适 合自己特殊需要的应用程序及其源代码。这样,用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下载源代码,以便修改和扩充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的功能。这对于其他商品化操作系统来 说是无法做到的,Linux的这一特点推动了软件的发展。 
  2.3产业发展的战略性需求 
  软件是国 家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建立一个自主、完整的软件产业体系。而只有发展以Linux为代表的开源软件,才能建立中国的软件产业体 系。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支持和推广Linux等开源软件,从无到有发展自主基础软件,取得了重大的成效。现在,中国有些地市级的电子政务系统已完全基于 国产软件(包括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这在世界上只有极少几个国家能做到。跨国公司在操作系统、办公套件等领域的垄断正被打破,中国自主软件产业体系逐渐 形成。去年的政府采购,国产软件占据了相当一部分市场,并因此迫使国外软件降价,据官方估计,至少节约了国家8亿元开支。一方面,中国本土软件企业进入了 市场,增加了收入;另一方面,跨国公司丧失了垄断地位,减少了利润。例如四年前的政府采购中,微软Office的报价是数千元且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而现在,有了国产Office的竞争,微软Office的报价已降到数百元,且有了充分讨价还价的余地。 
  正如中国科学院倪光南院士指出的“中国要形成自主软件产业体系,只能是Linux等开源软件,不会是其他软件和技术”。 
  2.4广大用户的需求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好用是最根本的,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靠复杂的配置和命令来完成各种操作。
  Linux效率高。Linux内核不集成图形界面,所以拿它来和Windows来比效率是不公平的。从机器配置来看,跑Linux比跑Windows快。 
  Linux安全。总体来看Linux的确比Windows安全的多,Linux上病毒少、安全,尤其是从它的开发机制来看。 
   
  3高校如何开展Linux教学 
   
  黑龙江大学在全国率先开展了Linux教学,为了提高以Linux为平台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我校为学生提供了立体化、全方位的教学资源,如下图所示。这些教学资源可供学生学习、模拟考试、评分,测试学习效果等,为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1实施分级教学 
  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计算机知识的广泛普及,一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基本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计算机基础,有的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所以通过入学计算机基础摸底考试,采取分级教学。 
  3.2构建“学•测•评”网络教学辅助系统 
   为了加强学生的课外学习环节,给学生们构建一个网上学习、复习、测试以及与教师交流的环境,我校自主开发了基于校园网平台的“学•测•评”教学辅助系 统。该系统集教学课件、笔试题库、机试题库、试题答案、自测、试题分析等环节为一体的教学辅助系统,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课外学习。 
  3.3开放实验室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几年来中心利用周一至周五晚间、周六日白天、节假日、寒暑假等时间,无偿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3.4提高教学质量,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交流教学经验,更好地搞好教学,我们建立了定期集体备课制度,每周一次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按照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中每一章节所出 现的重点难点问题集体讨论,研究怎样上好每一节课。并规定所有任课教师不管计算机基础课程讲过几遍,上课前必须认真备课,写出新的教案。在教研室活动中, 组织大家共同学习以Linux为平台的新知识、新成果,并鼓励教师进行教材创新和学习辅导书建设,使教师的教学水平迅速提高。 
  3.5改革课堂教学 
   几年来,为了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实践,主要采用了“案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法”、“互动式教学法”等。这 些教学法的采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我们还开展了教学法的研究,讨论怎样上好实践课,怎样开展启发式教学,怎样帮助学生树 立良好的学风,怎样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3.6改革实验教学 
  以Linux为平 台的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安排好实验题目,管理好实验课显得非常重要。我校要求教师做到每次实验有题目、有检查或抽查、有讲评。 要求实验题目的难度分三个层次(难、中、易),引进个性化教学机制,因人而宜,有力促进了教学效果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3.7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进行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该系统可以实行广播教学、文件分发、教学监控等功能。教师可以控制学生机器,对于普遍问题为全部学生演示,可以将教师或某个学生的实验结果发送到每个学生机进行演示。 
  3.8深入教学研究,定期开展教师相互听课活动 
   为了深入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组织教师相互听课,课后组织评教评学。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听课教师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借鉴积极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 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相互听课、相互观摩教学中使任课教师发现自己的某些不足,改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通过相互听课、相互 学习,使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整体的提高。 
  3.9加强辅导答疑 
  担任以Linux为平台的计算 机基础课的主讲教师的责任心强还表现在对学生的课外辅导上,平时任课教师特别注意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们常常利用中午或下课后时间约某个(或几个)学生谈 心。由于学生没有固定教室,学生上自习较分散,中心采取定时间定地点集体答疑。教师还利用课余时间到教室给学生答疑。 
   
  4结束语 
   
   中国的信息化只有依靠国产软件(包括基于开源软件发展出来的国产软件)才能以低成本实现,否则被昂贵的外国软件所控制,不仅信息安全无法保障,而且会形 成数字鸿沟,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我们的有关教育要从倾向于私有软件转为倾向于开源软件,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开源软件,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精 神,提高就业率。 
   
  参考文献: 
  [1] 赵立权,翟勇. 高校Linux教学势在必行[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9):21-23. 
  [2] 徐琳茜,赵建涛. 论Linux的教育资源价值[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9):42-45. 
  黑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计算机基础操作平台向Linux迁移的研究与实践》

上一篇:
下一篇:


Powered by LUPA @ 2010-2021
教育部LUPA开源软件实习实训基地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02895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256号 站长统计